日本留學專業(yè)解析 何為比較經濟學
當大家申請日本留學時會有頗為豐富的專業(yè)選擇,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這些眾多專業(yè)中的比較經濟學,詳細內容介紹如下:
比較經濟學(Comparative Economics),是對比研究不同社會制度或同一社會制度的不同國家的經濟理論、制度的學科。它通過比較分析,衡量優(yōu)劣,判明利弊,總結經驗,作為一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制定有關經濟政策的依據。
它的著重點在經濟理論方面,但也涉及許多與應用經濟學有關的問題。近年來,比較經濟分析方法在一些新興學科中得到廣泛運用,推動了比較經濟學同這些學科結合進而形成新的分支。
比較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比較經濟學的性質、歷史和方法論;經濟制度比較理論;經濟結構比較理論;經濟政策比較理論;經濟增長比較理論;經濟機制與模式比較理論等。
比較經濟學早期著重于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對比,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康芒斯和英國的庇古,代表作是庇古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比較》(1937)。20世紀70年代后,加強了對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政策的系統(tǒng)分析。
比較經濟學的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的爆發(fā)和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密切有關??涨皣乐氐拇笪C,在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資產階級經濟學中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與國家干預主義思潮在經過長期的激烈爭論之后,國家干預主義終于占了上風,美國、瑞典、英國、法國、德國等相繼采取對經濟的國家調節(jié)。為了把這種國家調節(jié)同傳統(tǒng)的市場經濟制度進行對比,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把比較經濟作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并使之在理論上系統(tǒng)化。
另一方面,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表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僅是切實可行的,并且它們的優(yōu)越性也已經被實踐所證明。這就給 20世紀20年代內資產階級經濟學界長期進行的所謂“社會主義論戰(zhàn)”作了結論,從而使一些原來認為社會主義經濟是“空想”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感到有必要對兩種制度重新進行比較研究。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在西方出版了幾部重要的與比較經濟研究有關的著作。其中有英國經濟學家A.C.庇古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1937),英國經濟學家A.P.勒納(1903~1982)的《統(tǒng)制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原理》(1944),美國經濟學家J.A.熊彼特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等。
如果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比較經濟學的發(fā)展稱為第一階段,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最初20年的發(fā)展稱為第二階段,那么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起,比較經濟學的發(fā)展進入了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的特征是把不同經濟模式、不同經濟發(fā)展道路的研究同不同經濟政策目標、不同福利水平的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且就這些領域本身而言,研究也比過去深入得多了。
60年代后期以來,西方國家出版了大量比較經濟學著作如S.庫茲涅茨圖(1901~ )的《各國的經濟增長:總產值和生產結構》(1971)、W.W.羅斯托(1916~ )的《這一切如何開始:現代經濟的起源》(1975)、E.F.丹尼森(1915~)的《為什么增長率不同:九個西方國家的戰(zhàn)后經歷》(1967)等,雖然都不是以比較經濟學命名的著作,但它們?yōu)楸容^經濟研究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在西方經濟學界有較大影響并產生了諸多比較經濟學流派。
更多當大家申請日本留學時會有頗為豐富的專業(yè)選擇,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這些眾多專業(yè)中的比較經濟學,的相關信息內容介紹,歡迎大家在彬彬教育官網向顧問老師進行問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