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國內(nèi)有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和“尖子班”,分類標準基本上是按照學習成績的高低來把大家劃分為三六九等,同時給這些班級取一些很顯而易見的名字,因為我當時上高中的時候,我的學校就采取了這種方式,年級前50名的學生,會被單拿出來放到一個班級,取名叫“宏志”,寓意:宏大志向的意思。對于這種相類似的做法,相信每一個經(jīng)歷過國內(nèi)應試教育的學生家長,都深有感觸。前幾天有家長咨詢,只聽說美國實行精英教育,那么國內(nèi)的“尖子班”在美國有么?這里給大家統(tǒng)一做一個回答和介紹。
在美國,確實有“尖子班”,他們的區(qū)分標準也無法免俗,以智商和優(yōu)于常人的表現(xiàn)來作為衡量標準。美國的這種“尖子班”教育起源于上世紀初,當時有很多人提出來:天才學生如果用對待普通學生的方式來對待,那對天才學生是一種傷害,是一種浪費,天分就必須要得到認可、開發(fā)和培養(yǎng)等,而不是泯然眾人矣。當然這種說法有些夸張,根據(jù)我們的教育經(jīng)歷也可以佐證,“天才”還是能持續(xù)在普通學生中發(fā)光的;所以當時的教育專家就提出來,針對這一小部分的天才學生,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根據(jù)他們的自身情況來進行獨立的規(guī)劃和開發(fā),而且不能以年齡來區(qū)分。
那么問題來了,這部分所謂的“尖子生”是怎么選拔出來的呢?第一來自于智商測試,他們普遍的智商在145以上,高于常人,第二是來自于老師的推薦,老師在平常和學生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學生異于常人的學習天賦,被推薦的學生再經(jīng)過PK、淘汰,剩下的就是這個班級的成員,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的競爭也是很殘酷的。
那么這種班級,在美國是不是也像我們國內(nèi)一樣被大家趨之若鶩呢?
答案是否定的,美國人民沒有那么大的名校癮,這種教育大多數(shù)吸引的是美國當?shù)丶揖池毨У膶W生們,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美國的高等教育,就是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大學,他們的學生主要是來自于哪兒呢,尤其是本科階段,我們都知道,國際學生進入這類院校,堪比登天,那他們怎么保證自己每年的學生量呢?自己的本土學生,這部分學生主要來自于三個地方,其中之一就是這個所謂的“尖子班”,因為這個“尖子班”隸屬于公立學區(qū),對于大多數(shù)美國公民,他們是不用花錢的,而“尖子班”卻又配備了最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基本來源于美國的常春藤名校的畢業(yè)生,而且對于這類型班級還有來自于政府的專項基金,所以對于一些家境貧困的學生比較有吸引力。但是即使這樣,很多美國家長依然不是對這種班級很感冒,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更重要,這種班級會給孩子們帶來額外的心里負擔,而且美國人的思維是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不應該這樣區(qū)分,而且學校有義務教育他們,所以基于這些想法,這類型的“尖子班”在美國也不是特別盛行,學校幾乎也不會在校園內(nèi)、家長中間做什么宣傳。
然后這樣的班級是不是出來的最后就都是精英呢?其實很多時候都和我們的普通班級的學生差不多,有出類拔萃的,也有變態(tài)犯罪的,因為他們一直都覺得人的成功來源于先天和后天兩個方面,一個最直觀的比喻就是,把他們比做潛能和動能,比如把石頭放到山頂,因為有一定的高度,就具備了潛能,但是只有潛能是沒辦法發(fā)動的,只有有了動能的作用,它的潛能才會釋放出來,所以在美國人心中覺得所謂的天才、尖子生,只是起點高一點兒而已,能否起飛還要看后來的動能是否給力,也就是后天的教育、開發(fā)和培養(yǎng)。
所以我們很少聽到在美國有“尖子班”這種類似的教育模式,只聽說過美國精英教育,他們的目標是致力于把每一名學生培養(yǎng)成精英。
點擊收起